说实话,最近医药圈的画风有点丧,多少有点心跳加速的味道,是不是大家都有点看不懂行情了?其实你要我说,这一波的医药指数又是下台阶,整出了个跌幅2.2%,比大盘还难受2.45个点,这数据你给谁看都觉得不是很美丽。那边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也是同病相怜,写出来都是下跌2.79%,也是跟着恒生指数一起喝西北风。啥意思?就是这一周,医药股整体都没怎么给力,谁都不是主角,感觉就是一出大场面集体消沉的剧,你说郁闷不郁闷。
不过啊,这种行情也不是铁板一块,仔细瞅瞅里面的局部,其实还是有人撑场子,比如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这两个板块,你以为他们也很惨,实际上人家跌得挺克制——分别小跌0.14%、0.35%,比起医药圈那些大波动,差不多算是风雨吹不动。用大白话说,这两个方向算是这周药圈里的保命狂魔,谁跌得少,谁就是赢家,虽然听起来很“自我安慰”,可现在行情本来就这么卷,能不被摁地摩擦已经是不错了。
但“头重脚轻”的医药圈,就是这么鲜明:中药和生物制品板块虽然也给力,跑赢医药指数了,但一看大盘,还是落后,还是有差距。最惨的,要属医药商业这块,不光没跟上医药指数的节奏,连大盘也都摔了跟头,这局面就像领头羊突然找不着北,一路被甩在后面,观众心里只能默念一句:哎,挺难的。
制药产业链这一周怎么看?按现在这表现,基本算是四平八稳,没啥激情,仿佛是一桌麻将,谁也没“杠”起来,大家都在观望。你说出彩的,还得数恒瑞医药这位牌桌大佬,这周在2025 EASD年会猛甩GLP-1/GIP双受体激动剂HRS9531的二期临床数据,现场“干货满满”。而且,还再来一手自主研发的HER2 ADC新药,给印度Glenmark公司“打包”全球部分商权——首付款1800万美元,里程碑付款能冲到10.93亿美元,妥妥的“世界生意人”。你搁咱普通人家,这钱可够几个小目标了吧?
说到康方生物,那也是没闲着。人家双抗药物依沃西单抗的三期临床数据,直接在2025 ESMO会议上被认定为“最新突破”,这影响力,简直给自家产品镀了层金,哪家公司不眼馋?更猛的是,AK130这个全球首创双靶点抗体直接和自家另一明星产品联合注册——二期临床首例患者已经入组。不是吹牛,这种动作,把创新药这个赛道卷出了高度,谁还说中国医药公司只会仿制?咱这创新,真不是“嘴炮”。
转到国际市场,辉瑞就像大魔王,直接刷了个73亿美元拿下Metsera,而且什么GLP-1+Amylin的联合疗法,号称每月只打一针。这消息对肥胖市场就是个重磅,一针见效,你想想全世界多少“瘦身”“控糖”选手在盯着看?大哥出手就是不一样,市场空间够大,竞争压力也会比之前猛上不少。
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的联合药也上了热门。两家合推的DS-8201和帕妥珠单抗组合,FDA那边直接搞出优先审评,三期数据显示联合方案让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“无进展生存期”飙到40.7个月。这数据,行业里都要“冒险”了,有望颠覆现有治疗格局,可不就是重塑未来?这消息对全球和国内那些乳腺癌市场的企业和患者,绝对算是“惊喜盒子”里最贵的礼物。
医疗器械板块这周又经历一波小回调,申万指数小跌1.02%。其实大家可以对比下,虽然整体没有刷新什么高点,但个别票还挺亮眼,像是惠泰医疗、英科医疗这类公司就迎来股价提升,原因主要是基本面好转。咱炒股的都懂,业绩和预期才是真正的大杀器,谁家有货谁就能吸引追捧。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好运气,比如微创医疗、奕瑞科技等被“资本家”减持、定增搅局,股价调整成了常态。你说背后是不是有内幕消息?其实也不是,就是资金面变动而已。
短期承压归短期承压,机构出手还是挺有节奏,眼看医疗器械回调,大家都懂“跌了才有肉吃”,加仓呼声又起来了,谁还没点“逆风而上”的精神?加上美国那边又扔出个医疗器械进口232调查,“短期看影响有限”,但“长远看要盯着关税”。不过你放心,国产设备这一波正开启进口替代潮流,本地龙头像联影医疗,都快把投资人捧上天了。大势所趋,谁掌握自主技术,谁就是资本市场的真香王者。
眺望今年剩下的日子,各路医药公司估计要迎来业绩反弹,比去年或者上一季度要靓一些。尤其是医疗耗材和设备板块,谁都想抓住“回暖的小尾巴”,争个好业绩。机构的观点很直白,创新带来的估值重塑、业绩修复双料利好确实够吸引人,大家都盯着脑机接口、医疗AI、手术机器人这些赛博朋克级别的新概念,就看谁能抢先把未来装进口袋。
至于中药板块嘛,这周也是中规中矩,虽然说在医药指数队里算是冲的猛一点,实际跟大盘相比,还是差了点意思。这板块最近聚光灯挺多,都盯着Q3能不能业绩上扬,另外像中药企业跨界创新药的进度、“四同药品”价格管理、中成药集采政策啥的都是绕不开的焦点。方盛制药算是比较“吸睛”,因为自家新品蛭龙通络片的二期临床数据“凶猛”发酵,股价直接拉了12.06%的大涨幅,这放在医药圈就是“命中靶心”,资本市场看了都想来分一杯羹。
整个中药领域怎么看下半年?其实大家都蛮有信心,最重要的还是基数压力慢慢释放,渠道调整也在扩展,收入结构越来越健康,整体业绩有望改善。咱再聊聊头部企业,像华润三九、东阿阿胶、云南白药、太极集团什么的,品牌效应强、渠道扩张和议价能力都能跟上节奏,基本就是“高质量发展接班人”,未来的风口全指着他们吹。
中药处方药板块,集采带来的震荡慢慢消化,加上合规性营销体系逐步落地,估计像昆药集团、以岭药业、天士力、康缘药业等头部企业又要迎来业绩反弹,这点大家的预期都挺一致。整体形势比过去乐观点,谁熬过了集采大考,谁就是优胜者。
接着看生物制品板块,这周日子还算好过,虽然没拉出“大牛市”,但表现比医药指数强,资金面给了点“活水”。疫苗行业其实大家都在看下半年销售能不能起来,毕竟新产品和创新管线才是真正决定钱袋子的因素。康泰生物、智飞生物、康希诺等公司新产品获批或者销售有突破,大家都说“值得关注”。血制品行业怎么“盘”呢?就看产品定价、集采进度和浆站并购能不能驭盘,华兰、博雅、卫光生物属于“圈里重点考察对象”,谁能抢跑,谁就能多赚点。
医药商业板块这周就是“别提了,挺难顶”,药店行业和流通行业现在都在刷门店出清进度和业务创新,而且讲到利润和账期,大家都盼着用药需求变大,帐期能优化,整体收入和利润自然能持续往上涨,但眼下压力快要把人憋出一身汗。好消息是机构信心在慢慢回暖,资金流向数据显示,公募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已经从上季度9.39%再提升1.07%,两季连涨,“机构梗”终于不再那么僵硬。排除掉指数和行业基金,持股比例也在增加,这说明大家不是被动配置,而是真正看好医药圈的未来。
尤其中创新药板块,吸引了海量资金,信达生物、三生制药、石药集团这几个创新热企,基金持股数量和市值都是同比大增。这说明大家都认同:创新药才是接下来最硬的方向,未来就是要往上冲。
总归把这局盘下来,2025年医药行业这一周可以说是“高手过招,明争暗斗”。表面看是跌跌撞撞、短期承压,深层其实整个产业正在悄悄“发动机”,创新、国产替代、行业各环节都在暗流涌动,不一样的机会正在冒头。谁能把握新技术和全球化、并购整合的小浪花,谁才能真正在下一个周期做大做强。
最后就问问屏幕前的各位,医药板块这么多热点与暗流,你觉得下半年哪条赛道能“赢麻了”?你会选择哪些领域重点关注?欢迎来留言聊聊,别让分析师独自emo。
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,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实盘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