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君子不救:明哲保身中的理性与智慧你可以救一个人,但绝不能倾尽所有去救一个人。可以有“尽力而为”的善心,但绝不能让自己深陷死地。儒家有言,“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”。可这并不是怯懦与自私,而是一种理性的处世哲学。【原文】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,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。尽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;桎梏死者,非正命也。——《孟子·尽心》【译文】没有一样不是天命(决定),顺从天命,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;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。尽力行道而死的,是正常的命运;犯罪受刑而死的,不是正常的命运。“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”便是从这一论述中提炼出来的。君子遇见不幸之事,心中要先有恻隐之心,这是人性中善良的本能反应,这是儒家“仁”的体现。然而,“求生”也是人类乃至所有生物最原始的本能。君子并不是一个盲目冲动且迂腐的人,他深知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。在救人必死的绝境下选择不救,是对自己的生命的尊重,是对自己的家人的负责。因为君子活着,还能在更多的时间里,以更合适的方式(不危及性命)践行仁义,为社会贡献更多自己的价值。因此,君子活下去往往才是最优解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“君子不救”也无可厚非。图片
圣人当仁不让:舍身取义的崇高与担当什么是圣人?圣人是德才兼备之人,能力要远高于君子。既然齐先生教导陈平安要“君子不救”来保全自身,可为什么他在面临危及众多无辜生命的大是大非之际,毅然决然选择了舍身取义?抛开齐先生早已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,一心求死的心境不谈。“舍身取义”的精神是圣人对自己的要求,而不是对他人的。【原文】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【译文】生命是我所想要的,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,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,那么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。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命运走向的权利。同样在面对必死的局面,圣人之所以“当仁不让”,是因为他们将“仁”“义”视为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。圣人有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和更强的担当精神,他们将“仁”“义”视为自己的使命。因此,当面临涉及需要舍身取义、杀身成仁的局面时,圣人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权衡个人得失,而是果断挺身而出,哪怕会牺牲自己的性命。因为在他们看来,一旦自己退缩,“仁”“义”受损,那才是真正的不可取的。就如同消防员、警察、军人等职业,在面对类似的选择时,会坚定地选择“当仁不让”,维护他们所守护的正义和真理。这是一种无私的大爱。图片
人人可有机会成为君子,但人人难当圣人人性并不是单一纯粹的,而是复杂多面的。在不同的情境下,人类的本能和内心的道德会进行激烈的博弈。从人性的角度出发,“不救”是基于人类求生的本能与自我保护的意识,这是人性中最原始的部分。也是我们普通人在面临这一“道德困境”时所会作出的选择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圣人的道德境界是儒家理想中的极致状态,不仅要求个人的言行毫无瑕疵,还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对“仁”“义”有透彻且深刻的理解与践行。而这,却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穷极一生也难以达到的境界。图片
无论是君子的明哲保身,还是圣人的当仁不让,都有其合理性和价值。孰对孰错,这谁又说得准呢?在现实的漫漫征途中,我们鲜少会遇见“救人则死”这般极端的考验。当我们在生活的琐事中面临选择时,不妨以君子的审慎权衡利弊,以理性驾驭行动。而一旦站在风口浪尖之上,面对关乎国家大义、民生福祉的重大抉择时,愿我们皆能有圣人的勇气,当仁不让。如此,儒家的思想方能融入我们的血液,代代相传,成为推动人性升华的磅礴力量。今日思考:在你的生活里,有没有面临过两难抉择,最后你是遵循理性,还是出于道德感做出了决定?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实盘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