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上博雅讲坛281期
太史公与秦王朝
司马迁故乡陕西韩城的司马迁祠、司马迁像
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内的未央宫石渠阁遗址
司马迁曾经的工作地
展开剩余72%《史记》中的《秦始皇本纪》
关于《史记》大旨,过去有贬秦崇汉之说。7月26日,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拟突破前人对《史记》的这一固化认知,展示司马迁笔下的秦朝,存在多重维度和复杂面相。他将从追溯司马迁家族与秦的诸多纠葛入手,探讨家族背景对《史记》书写的影响。通过解析《秦始皇本纪》与《六国年表》的文本层次和史家笔法,揭示表面矛盾表述背后的曲折寓意。同时他将以七十列传相关篇章为例,解读其中的秦制和秦朝文化,以期呈现太史公对秦王朝超越简单褒贬的深刻洞见。
活动时间
7月26日(周六)14:00-16:00
活动地点
上海古籍书店4楼博雅苑
(福州路401号)
活动嘉宾
陈正宏
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、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,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、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。
参与方式
报名线下参与
好书推荐
《众生:〈史记〉的列传》
签名钤印本
(新书预售,预计30日后发货)
陈正宏 著
中华书局
定价:59.00元
《众生:〈史记〉的列传》是中华书局刊“陈正宏讲《史记》系列”的第三部,以陈正宏教授在喜马拉雅讲《史记》的音频节目中所讲列传部分为基础,整理重编而成。
《众生》各篇,除新增篇章专讲《吴王濞列传》《太史公自序》,文本方面保留了陈教授在喜马拉雅所讲列传三卷的全部篇章,风格上延续了已刊的《时空》《血缘》二书的特征:既通俗易懂,注重经典故事的传译,又兼顾学术性,介绍文献来源和相关考古发现。
与喜马拉雅音频课列传之部相比,本书结构上有较大的调整:不再以远离《史记》原貌的独传、合传、汇传三分法排次各篇,而回归到今本《史记》七十列传的序次。本书三卷的标题,也依次调整为“先秦的隐士、贤达与刺客”“秦汉的功臣、名流与叛徒”和“星空下,换几个角度看众生”。这样的编次,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《史记》“通古今之变”的立意,也体现了陈教授对于李陵事件前后,司马迁文献整理与历史编纂两阶段工作重心转移的认识与推考。
列传作为《史记》五体中占篇幅最大的一体,在太史公笔下,既是历史书写中最具细节的部分,也是最能反映特定历史阶段中人性复杂的部分,《众生》对此有颇为细致的呈现与分析。列传又是司马迁借史事和个体命运生发感慨最多的地方,《众生》敏锐地抓住了《史记》的这一特点,从文本入手,前后贯通,抉发太史公更深层次的洞见,无愧于论者所称“太史公的异代知音”。
7月26日“古籍书话夜”当日,
随陈正宏教授一起,
穿越回司马迁笔下的秦朝吧~
发布于:上海市实盘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